新会陈皮文化源远流长,品质一脉相承,堪称国药典范。陈化了二十年以上的老陈皮外表色如檀香木,光亮如抹油之状;内层附着薄层松化又不脱落的粉末。
陈皮别名橘皮,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。

采摘成熟果实,剥取果皮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陈皮常剥成数瓣,基部相连,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,厚1~4mm。
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,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;内表面浅黄白色,粗糙,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。质稍硬而脆。
气香,味辛、苦。广陈皮常3瓣相连,形状整齐,厚度均匀,约1mm。点状油室较大,对光照视,透明清晰。质较柔软。

除挥发油外,陈皮主含黄酮类成分。药材分为“陈皮”和“广陈皮”。
世间有赣陈皮、建陈皮、川陈皮、广陈皮等,以“广陈皮”为上品,其他则为“陈皮”;广陈皮中则以新会陈皮为正品,更以经年陈藏为珍品,因此有“百年陈皮胜黄金”和“千年人参,百年陈皮”的说法。
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汉族传统名产,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,所以向来享有盛誉。

新会陈皮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“广货”之一,行销全国和南洋、美洲等地区。陈皮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、食养俱佳的著名地方特产,它是广东道地药材,乃“广东三宝”(陈皮、老姜、禾秆草)之首和“广东十大中药材”之一。
新会陈皮是新会柑其果皮经晒干或焙干后的陈年贮存品,原产新会,尤以境内潭江流域冲积带平原,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好。
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中规定,按采收时期可分为柑青皮、微红皮和大红皮等三种货式。

从果顶正三瓣开皮,留果蒂部相连,反皮,自然晒干和自然贮存即可,这与其他水果去皮和应用情况全然不同,这种习惯做的新会陈皮用于药材,已成为国家部颁标准要求。
拣果要考眼力,扁身薄皮方为上品;
开皮讲究刀法,正三瓣连蒂算得标准;
反皮要有门路,失水软反才是正路;
晒皮要趁时机,冬至前晒皮才有好天气;
存皮要有方法,新皮通风常晒,适时防虫,旧皮定装定仓,适时返晒。
新会人素有存皮的习惯:有“麻绳串灶尾熏,麻袋装阁楼放”的习惯,也有“年年晒新皮,旧皮少伺理”等的做法。
新会陈皮历史悠久,被誉为“贡品”,广受人们信赖与喜爱,在岭南街头,目前仍流行着“当街开柑串晒皮”的独特风景。
当然也有不少名企按照现代的生产标准,本着“陈皮不下地”的原则进行洁净晾晒。无论是哪种方式,都是新会陈皮文化传承的体现。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chenpi90,有新会陈皮源产地专业人员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www.7ip.cn(爱皮陈皮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