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挑选陈皮时,除了关注年份、产区、膳食建议等基本信息,还应留意它的“颜色”——
怎么通过颜色辨别新会陈皮品质?
为什么同年份同批次的陈皮,颜色深浅不一?
有些老陈皮
怎么比更低年份的陈皮,颜色更浅?
正所谓一样“龙生九子,各不相同”,在新会这片宝地,采用道地茶枝柑为原料,还是有很多因素,会导致新会陈皮的颜色存在差异,下面,我们来逐一分析。
柑果生长位置与气候

(向阳处果)

(树梢内的果/背阴处果)

(被台风、暴雨刮伤愈合后的痕迹)
即使是同一棵树培育出来的柑果,因生长位置各有差异,接受到的光照、水分、营养、及成熟快慢,也有差距。
由于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,濒临南海,常年受台风侵袭,部分柑果表皮带有“疤痕”,也被称为“台风疤”。表面损伤程度较轻者,对陈皮品质影响不大,甚至可以看作辨认正宗新会陈皮的小技巧。
柑果成熟度与糖分含量



不同时间段采摘的茶枝柑,表皮颜色差异较大,因此在陈化过程中(尤其是年份较低时),可明显看出颜色深浅区别。
因此在挑选陈皮时,可不能简单地凭颜色深浅辨别年份高低,还得结合品种。一般来说,青皮含糖量低,制成的陈皮为青褐色;二红皮含糖量适中,制成的陈皮为褐黄色;大红皮含糖量高,制成的陈皮为红黑色。
开皮与翻皮技艺

(开皮需谨慎,避免划破果肉)

(陈皮村加工季软皮区)

(员工在小心翻皮,平整铺上网架)
也许有人疑惑,开皮和翻皮的技艺,怎么就影响到陈皮颜色?首先我们要知道,新会陈皮的制作技艺,已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开皮和翻皮作为工序的一环,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如开皮过程中,内囊不慎沾上果汁,应及时处理,避免残留糖分。在软皮、翻皮过程中,也需要注意皮与皮之间的间隔,避免堆积或温湿度过高,否则会对柑皮品质造成损害。如果你发现陈皮表皮/内囊颜色“深得不自然”或“局部深局部浅”,后续陈化虫蛀、霉变几率高,有可能是此环节处理不当。
年份高低与陈化环境

(较低年份新会陈皮)

(较高年份新会陈皮)
众所周知,新会陈皮的颜色,随陈化年份的增加而加深,这是因为陈皮在年月流逝中,与空气/微量水汽接触,缓慢发生反应。而表皮和内囊的颜色转换速度有别,正常陈化下,同一片皮的内囊颜色比表皮要浅不少。如果碰上内外颜色相近、内囊紧实的,要留个心眼,是否遇上“特殊工艺”制作的陈皮皮。
除了年份,储藏环境的温湿度情况、器具的密封性能,也对陈皮颜色产生重要影响,温湿度过高,加速表皮/内囊颜色转深同时,也对新会陈皮蕴含的活性物质造成损害。因此,目前多数陈皮从业者,提倡控温控湿、干仓陈化的仓储环境,以保障陈化的效果。
希望以上的内容
能让各位在挑选新会陈皮时
对颜色深浅有更全面的认知
选到心仪的好陈皮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chenpi90,有新会陈皮源产地专业人员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www.7ip.cn(爱皮陈皮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