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无三日,新凉直万金。处暑,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处暑的到来,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,暑气渐渐消退,由炎热向凉爽过渡。
今年的超长三伏天即将迎来终章,但处暑过后,依旧要注意“秋老虎”来袭(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),暑气虽然渐渐消退,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,但仍然要注意预防“秋燥”。
广东人在夏秋时节必有的菜谱绝对少不了一道“清补凉”靓汤。清补凉是广东传统汤料的经典搭配,老少皆宜,是广东驰名的家庭汤水之一。
清补凉“清中带补,防暑去燥”,岭南地区的夏秋两季皆十分炎热,饮用清补凉可以清热消暑、护脑养心,清心安神,增强体质。除了广东以外,广西、海南等地也流行食用清补凉消暑,各地均有不同的特色。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珠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清补凉药膳。

传说,秦始皇一统七国之后,开始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。秦始皇任命将领赵佗率大军平定岭南。由于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带,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湿润气候,纷纷得病,军队战斗力大减,屡战屡败。
正当众将士束手无策之时,随军大夫研发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,以莲子、百合、沙参、芡实、玉竹、淮山、薏米为原材料,经过加工后礳成浆状食之。服用后人感镇静、精力充沛,军队重新作战勇猛。
赵佗感慨的说,食之清热气、补元气、此物可称清补凉也。为了保证战斗力,赵佗命令其部下每天晨起必须食用一碗清补凉。
时至今日,广东清补凉的主要原料依旧是以莲子、百合、淮山、玉竹、沙参、薏米、芡实这七种食材为主,根据天气的变化或体质的不同再辅以蜜枣、红枣、枸杞、茯苓、陈皮、绿豆、桂圆、黄芪等结合而成。既可以加入猪肉或鸡肉做成咸汤、也可以加入水果、椰肉或牛奶做成糖水(甜汤)。
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清补凉,是一款针对最近雨水天能理气健脾祛湿的汤水。最近迎来迟到的台风,天气时雨时晴,反复无常,高温高湿,令人精神不振,食用这款祛湿的清补凉能清心安神补元气。

祛湿清补凉
材料:瘦肉250克,薏米15克,淮山10克,莲子5克,百合5克,沙参5克,玉竹5克,芡实5克,陈皮5克,蜜枣两颗,盐少许。
做法:
1.瘦肉切片洗净备用,放少量盐和生粉腌一下;
2.洗净其余清补凉配料,先放入清水中煮开,煲1-2小时;
3.待清补凉材料出味后,加入瘦肉片,再煲约半小时,加入适量盐适味即可;
4.所有材料均可捞出来蘸酱油食用。

薏米健脾祛湿,清热润颜,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;
淮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其味甘,性平,可健脾、补肺、益肾;
莲子补脾开胃、益气清肠、安眠健胃、补脑、养阴清热、润燥之功;
百合具有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的功效,其味甘,性寒,能助眠;
玉竹清热润肺,益胃生津,长期服用可以滋养皮肤,延缓衰老;
沙参性味甘寒,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,可缓解干咳、肺热、喉咙干涩;
芡实富含淀粉,味甘、涩,性平,能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除湿止带;
陈皮味苦、辛,性温。能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,对于夏秋季天气引起的脾胃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。

珠三角的经典清补凉配方中加入陈皮,能更好地健脾、开胃、祛湿,对付阴雨天气。清补凉,变化多,做法易,效用好,味道佳,难怪会成为岭南度夏必备食品!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chenpi90,有新会陈皮源产地专业人员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www.7ip.cn(爱皮陈皮网)。